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央视近期的报道,让 无还本续贷 这个已经存在部分省市五年之久的银行业务火了起来。
然而,当 无还本续贷 引起的争议还在持续发酵时,已有其他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准备跟进效仿。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悉,江苏省连云港银监局8月7日召开会议,其中一个主题就是号召辖区内银行尽快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
有点类似 吹风会 吧,希望银行多支持小微企业的无还本续贷。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我们暂时还是先观望。
并非新鲜事
所谓 无还本续贷 ,是指在贷款到期前,银行依据对企业客户的历史数据以及行为评估,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自动续贷或延长贷款额度使用期限,突破融资过程中 先还后贷 的传统模式。
这并非德州首创,也不是4年前的银监会36号文(《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首提。记者调查发现,有据可查的最早推出 无还本续贷 业务的银行,是福建省泉州银行。该行2013年4月推出名为 无间贷 的无还本续贷还款方式,在面世后的次年(2014年),还作为泉州金改典型写入了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就在2015年的时候,人行、省联社还指导了我们好几个市级联社,以管理办法的形式让辖区内的农信社推行无还本续贷。我觉得福建在这块应该是走得比较早的,这跟福建当地的经济环境有关系,当时纺织、建材等支柱行业整体经营风险上升,很多企业应收货款多、资金紧缺。我们是不怕他们不还钱的,他们手上是有应收账款的。 一名福建省内银行业人士说,自从 无间贷 推出后,福建银监局便鼓励辖内银行,包括全国性股份行的福建省分行(有的是总行所在)推出类似性质产品。兴业银行 连连贷 、海峡银行 续贷通 在福建省相继推出,前者(兴业连连贷)还在海南等省份推出。
可以溯源的关于福建省 无还本续贷 业务最新的官方信息,来自2017年11月9日的银行业例行会。当时福建银监局、局长赵杰介绍,福建省实施无还本续贷企业 名单制 管理,该辖内开办无还本续贷业务的银行机构覆盖面达100%。截至去年9月,2017年对小微企业办理的续贷业务中,采取无还本方式的占比高达25%。
据记者了解,事实上广发银行也推出了无还本续贷业务,能办无还本续贷的都是该行正常经营企业,该行对于续贷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准入门槛。在该行公司金融人士看来,无还本续贷本质是解决企业在正常续贷时要先还后贷,存在时间差而产生的倒贷成本。因为现实中倒贷成本取决于本金、市场利率和期限,有些市场倒贷资金利率的确畸高。
除了广发银行,招行、华夏银行都有类似为小微企业节约成本的续贷方式存在。上述几家银行推出的产品,效果与 无还本续贷 无异,但产品逻辑却不一致。以招行自动转贷业务为例,只针对其资信良好、并通过审批的小微抵押贷款的客户。客户贷款到期前,招行系统会自动发放一笔新贷款,为客户归还原贷款的剩余本金,客户仅需按时归还新贷款的利息,到期还本。
其实无还本续贷确实有很多种 变种 ,也或者可以说,无还本续贷是这些续贷方式的最激进玩法。每个行风险容忍度不同,我们行也想解决过桥贷款的问题,但我们还是会要求客户还本。只是我们会帮助一些资质好、信用好的客户还本。 一名大型股份行公司零售业务人士告诉记者。
这能叫扶持小微吗?
一位江苏省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自己听闻监管层有意在辖区内复制无还本续贷的做法,因为在监管层看来,这一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贷款期限与实际经营周期不匹配的问题。 各家银行制定自己的门槛和标准,但监管好像是鼓励我们多做。我们市暂时还没开会,先按兵不动吧。 该人士说。
来自国有行、大型股份行、农商行的三名资深银行高管,也对记者提出了自己的 冷思考 。
无还本续贷政策和技术上都没有创新,但无条件无还本续贷确实是创新。而这样的创新,我觉得步子不应该迈太大。 一名国有大行分管小微金融业务的高管向记者直言。他指出,在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上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非金融因素,比如行政主导信贷。
如果企业本身经营是正常的,但基于现金流的考虑,对其到期贷款给予不还本金转贷的支持,这也就是过去常用的展期,或者叫期限调整。这确实可以避免企业向中介机构融资还贷。一般来说,银行担心的主要不是企业成本,而是防止民间借贷风险的传染。但这种选择应该是由银行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以及对企业的判断进行决策,外力干预我认为应该减少。 上述国有大行分管小微业务人士说。
一名上市股份行高管还指出, 无还本续贷 的盲目扩容,可能还存在 两高一剩 行业、非符合小微企业指标的中大型企业抢夺信贷资源的情况。这已有公开信息佐证。2017年5月25日的银监会例行会上,黑龙江银监局局长包祖明表示,目前对全省155户国有企业组建了债权人,对生产经营暂时有困难的企业稳贷、增贷,创新运用无还本续贷政策,成功帮扶钢铁、煤炭等重点国有企业解围脱困。
这个方式以前是用来处理不良的。这能叫扶持小微吗? 上述股份行高管反问。
通过民间借贷才能还款的企业已经是出现隐性风险的企业了,其实已经符合银行关注类客户标准。 有农商行分管小微的行长表示, 把这样的贷款划入 正常 ,其实相当于是掩盖风险,我并不认为这种做法可取,不应该让劣币驱逐良币。
(刘筱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