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闻头条 » 本地资讯 » 正文

江苏淮州中学2015届高三二模考前适应训练语文试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3 10:52:27    作者:微世推-于楠楠    浏览次数:170
导读

)①契诃夫的这部中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当时的所谓“上流社会”,也了一些虚无思想。②布托在拉瓦品第遇刺当天,一名负责照顾她饮食起居的贴身随从相当可疑,但就在警方即将对他进行传讯调查时

①契诃夫的这部中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当时的所谓“上流社会”,也  了一些虚无思想。

②布托在拉瓦品第遇刺当天,一名负责照顾她饮食起居的贴身随从  相当可疑,但就在警方即将对他进行传讯调查时,这名随从却匆忙地出逃了。

③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  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④孔子弟子   者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

A.寄寓 形迹 登峰造极  登堂入室 B.寄予 行迹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C.寄寓 行迹 登峰造极  登堂入室  D.寄予 形迹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再次大规模喷发,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景象极其恐怖,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B.当微信如日中天的时候,微信和微信的产品经理们都是“医科大学教授”,他们任何一个产品上的改变都会被认为是正确的,都会被很多无脑者追捧。

C.据商务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食用农副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肉价格比上周上涨0.3%,粮油零售价格上涨0.25%。

D.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3.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纪实文学,理应讲究纪实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统一,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的传记文学,  。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而靠浮辞丽藻挥洒成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

A.必须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B.也应注意文采,以求引人入胜

C.同样存在着一个“实”与“文”的结合与统一问题

D.也要考虑到“文”与“实”二者的有机联系

4.阅读下面的内容,对麦家的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余素鄙陋,一事无成,反受此殊遇,非陨首结草,不可报也!

B.日前,因家庭之故,辱贤弟垂示,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乎?

C.贵稿因排版问题而搁置,延误甚久,十分抱歉,现已出版,万乞见谅!

D.礼物微薄,聊表私衷,万望笑纳,事情进展如何,仍望随时告知。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信陵君救赵论 

(明)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选自《古文观止》)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夫强秦之暴亟矣  亟:急切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  纾:解除 

C. 余所诛者  诛:铲除  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  说:劝说

7.  下列各组句子,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其势弱于秦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8.作者认为信陵君有哪些“罪”?细读后两节回答。(可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4分)

   

  (2)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几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 曾几,南宋诗人。此诗作于作者新任浙西提刑。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3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诗题中的“喜”的。(5分)

 

(3)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喜雨情怀的?请简要说明。(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诸葛亮《出师表》)

(2)摄提贞于孟陬兮,   。  (屈原《离骚》)

(3)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   ,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知不可乎骤得,   。  (苏轼《赤壁赋》)

(8)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抢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的战争中站在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  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

 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  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

“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父亲说。

 “什么?”

 “你认识卡秋莎吗?”

“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

 “你为什么不去?”

 “他们会打你的。”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

 “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

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你呢?”

 “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去吧,好孩子,我就来。”

 “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

“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

12.小说画线句子“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中的“神灵”指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的开头写人群大声叫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中的警察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孩子”的出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探究。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论虚荣

[英]培根

①“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道,我扬起了多少尘土啊!”伊索氏这个寓言说得实是巧妙。类此,有些个妄人,无论任何事情,或是事情自动,或由大力者推动,只要他们在其中有一点关系,他们就以为这些事情是完全依仗着他们的力量的。好夸之人一定是好党争的,因为一切的夸耀都是靠着比较的。这种人也必然是过分的,因为如此方可以支持自己种种的夸耀。他们又不能守秘密,所以他们是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用处的。

②然而在政事中这一种品性也是确有其用的。每逢人们需要造成一种大才或大德的名声的时候,这些人就是很好的吹鼓手。例如,一个人在两位君王之间交涉,想引他们联合起来向第三者作战,他就对两方面都言过其实地夸张对方的兵力;又如在两个私人之间交涉的人,他对双方都夸张他在对方的影响,结果是把他自己的声望提高了。所以在上述的以及类此的事件中,往往会由无物之中竟生有物;盖谎言足以引起意见,而意见能引起实行也。

③在将帅与军人方面,虚荣心乃是一种不可缺的性质;因为如同一块铁由别的铁而磨得锐利一样,由于夸张而人们的勇气就互相磨利了。在冒着资财或身体之危险的大事业中加入一种天性好夸的人可以使事务更有活力;而那些天性厚重庄肃的人则有似压舱物而不类风帆。在学问的名声方面,若没有一些夸耀的羽毛,则这种名声的飞腾是很慢的。写《虚荣之轻视》一书的人也不反对让自己的名字出现于题页上。

④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盖伦,都是富于夸耀性的人。虚荣心确是使一个人留名的一种助力,而才德之所受于人性的酬劳其直受于人类的好德之心者绝没有受之于才德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也。西塞罗、塞奈喀、小普利尼的名声若不是与这些人本身的某种虚荣心连在一起的话,也不会经久如新的;这种虚荣心就如同天花板上的一层油漆一样,它使得那天花板不但能够发亮而且能够持久。但是说了这么多,我用“虚荣”这个字眼儿的时候,却并不是指泰西塔斯说缪西阿努斯有的那种性质,所谓“他有一种能够漂亮地炫耀他的一切言行的本领”:因为这种性质并非是出自虚荣心的,而是出自天生的豪气和见识的;并且这种性质在有些人方面是不但漂亮而且优美高尚的。因为逊谢、退让与节制得宜的自谦,都不过是炫耀之术也。在这些炫耀之术中,没有比小普利尼所说的那一种更好的了,那就是在你自己所长的某方面,如果别人也有一点长处,当不吝惜地多多地赞誉称扬那人。因为普利尼说得很巧妙:“在称扬别人的时候你其实是替自己做好事;因为你所称扬的那人在那一方面若不是比你还强就是不如你。如果他是不如你,那么他既然值得称扬,你自然更加值得称扬了;如他是胜过你的,那么假如他不值得称扬的话,你就更不值得称扬了。”好自我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16.作者对“虚荣”的态度充满了思辨色彩,请结合“虚荣”的本质作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虚荣之轻视》一书的人也不反对让自己的名字出现于题页上。”这句话应如何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淮州中学2015届高三二模考前适应训练语文试卷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

(选自《读柳宗元传》)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1.《读柳宗元传》的作者是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北宋杰出的家、思想家、文学家  (限填人名);柳宗元与韩愈一起倡导了一场文体改革运动叫做  (2分)

22.下列有关“八司马”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王叔文为连州司马  B.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C.韦执谊为崖州司马  D.刘禹锡为朗州司马

23.本文作者由柳宗元等人的事迹阐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25个字)(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败,两次大败袁绍,曹操威震天下,而袁却元气大伤,已无力与曹抗衡,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B.爱罗先珂、赵秀才、方玄绰、N先生、陈士成分别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鸭的喜剧》《阿Q正传》《端午节》《风波》《白光》中的人物。

C.《欧也妮·葛朗台》以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他对拿侬说:“那好,既然今天是欧也妮的生日,你就喝一小杯果子酒压压惊吧。”表面看,他似乎很慷慨,实则反衬他的吝啬。

D.茶馆的房主王利发从他父亲手中接过茶馆,谨遵父亲的话,为人处世,多作揖,多鞠躬,态度谦恭,办事圆滑,但最终还是保不住他的茶馆。

E.《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其用意是表现老人从不灰心,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同时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25.简答题(10分)

(1)人们评价说《红楼梦》是由“三个世界”(神话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构成的一个立体的重叠交叉的结构,请加以具体阐述(6分)

   

(2)试列举哈姆雷特个性影响悲剧命运的事例。(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边界,必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盘桓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

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斯隆领导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后人忆述:“要想和他成为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理由是:“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

硬件变,软件也须变。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26.依据文本,如何理解“涟漪效应”?(4分)

 

27.文中用“斯隆”的例子有什么作用?(5分)

   

28.本文作者为什么主张去圈子化?(6分)

 

 

 

 

 

淮州中学高三二模适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A [解析] 登峰造极:造诣达到最高顶峰,无以复加,泛指到了极点。登堂入室:学识、技艺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寄寓,有寄居或寄托的意思;寄予,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身上。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举动和神色。

2.B(A搭配不当,在“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加上“火山灰” C句式杂糅,去掉“据”或者去掉“显示” D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时态上矛盾)

3.C  解析:“纪实文学,理应讲究纪实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统一”是这个句群的中心句,由此派生出“高度统一”和“先纪实性,后文学性”这两个控制点,ab两项一个只讲纪实性,一个只讲文学性,都忽视了二者“高度统一”, d项先讲文学性,后讲纪实性,顺序颠倒了,所以答案只能是c。

4.B

5.B (此题主要考查谦敬辞的用法,谦词,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敬辞,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用于对方及他人。本题中的谦词主要有“鄙陋”“ 陨首结草”“辱”“乞”“微薄”“聊表”。本题中的敬辞主要有“殊遇”“垂示”“贵稿”“笑纳”。B项中的“垂示”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语境中是弟弟对兄长,所以不得体。)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6.C  诛:指责

7.A   比  B  判断,的人 C 并列,转折  D 就, 如果 若

8. 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  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信陵君的方式不当)

9.(1)评论历史的人把窃取(魏王的)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一点不足以怪罪(谴责)信陵君。(“论者” “以为”“罪”各1分,全句1分,共4分)

(2)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山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谢罪啊!(“是””殉”“谢”各1分,全句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评论历史的人把窃取魏王的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从这一点上谴责信陵君,理由还不够充分。那强大的秦国暴虐急迫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一旦灭亡,那么,魏国将紧跟在赵国后面灭亡;赵国、魏国,又是楚国、燕国、齐国等国的屏障,赵国、魏国一旦灭亡,楚国、燕国、齐国也会跟着而灭亡。天下的形势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所以,援救赵国,也就是援救魏国,援救一个国家,也就是援救六个国家。窃取魏国的兵符去解除魏国的祸患,借一国的军队分散六国的灾祸,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我所指责的,是信陵君的内心。

信陵君,不过是一名公子而已,魏国还有国王啊。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却反复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啊。平原君用婚姻关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内心也因为婚姻关系,想尽快救援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婚姻关系,不知道有魏王啊。信陵君的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啊,也不是为了六国啊,只是为了赵国啊。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不过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如灾祸不发生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使是撤除魏国的屏障,撤除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不会去救援。又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或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赵国被灭亡,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这样看来,赵王与赵国的重要,还抵不上一个公子平原君,而魏国赖以巩固国家的军队,只用来供信陵君一个姻亲使用。幸亏作战胜利了,还可以过得去;如果不幸战败,被秦国俘虏,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山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谢罪啊!

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考虑,何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恳切地劝说魏王出兵,假如魏王不同意,就以自己想与秦军作战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悔悟了;侯生给信陵君出谋窃取兵符,何如面见魏王,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以他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悔悟吧;如姬如有意要报答信陵君,何如趁魏王空闲的时候,白天黑夜地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用自己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会悔悟了。这样做,信陵君既不有负于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与如姬二人既不有负于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想办法呢?信陵君心目中只知道与他有着婚姻关系的赵国,而不知道有魏王。内部有宠爱的如姬,外面有邻国,卑贱的有看守夷门的人,他们只知道有信陵公子,不知道有魏王。这么一来,那么魏国只有一个孤立的魏王罢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1)【答案】“润”浸润、滋润;(1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1分)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1分)

(2)【答案】①首联通过描写夜感霖雨突降带来的凉爽,表现惊喜;②颔联直接点“喜”,为溪流因这场雨而水足高兴;③颈联,诗人想像庄稼因这场雨而长势更好,觉得特别开心,连雨打桐叶声也变成了最美妙的音乐;④以“我”之欣舞衬托广大农民因这场甘霖及时来到而生的狂喜之情。(答对一点给1分,答全给5分)

(3)【答案】夜遭雨淋,诗人不因自己“房漏”、“床湿”而苦恼,反而惊喜于它对于庄稼对农民的及时,(感情,1分)作为封建士大夫,这种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情怀无疑是高尚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思想评价,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惟庚寅吾以降  静影沉璧  黑云压城城欲摧 

水中藻荇交横  钿头云篦击节碎  托遗响于悲风  博学而笃志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12.亲情、怜悯、博爱、宽容(宽恕)

 

13.表现了人们亢奋情绪和内心的愤怒仇恨之情;为下文警察的出场做铺垫;与结尾处人们表现出的宽容善良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小说弘扬人道主义的主旨;一开头就将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4.仇恨群众、冷漠固执高傲;维护孩子的尊严、充满父爱温情;尚未泯灭人性,最终被感化。

 

15.从主题思想上看:孩子的出场有利于展现文章主题。孩子的出现促成仇恨双方再次审视自己,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尤其是人们从起初的愤怒仇恨到最后的宽恕谅解,前后态度的反差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放弃残酷仇恨,回归友善纯真。

   从形象塑造上看:孩子的出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原本冷漠高傲的警察,也有父爱温情;原本充满仇恨的人们,心底深处却是善良仁爱的,人物形象本身看似矛盾却是真实的再现。

   从情节安排上看:孩子的出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的出现打破了双方的对立,使文章情节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来的充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出,吸引读者。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16. “虚荣”的本质是夸耀(好夸),(1分)对妄人而言,是要否定的(批判的);(1分)但在对需要造成一种大才或大德的名声方面,在将帅与军人方面,在冒着资财或身体之危险的大事业方面,在学问的名声方面,是值得肯定的。(4分)

 

17.轻视虚荣的人忽视了虚荣在学问的名声方面的作用,结果自己也掉进了虚荣的陷阱。(4分)暗讽了这些人没有辩证地看待虚荣。(2分)

 

18.首先阐述虚荣心确是使一个人留名的一种助力;其次指出虚荣与出自天生的豪气和见识的区别;再次阐述自谦也是虚荣,是一种炫耀之术;最后指出几种人对自我炫耀的人的态度。(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

 

 

 

 

 

附加题答案

20.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4分)(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每处1分,共4分;多画一处线,倒扣1分,扣满4分为止。)

21.王安石(1分);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1分)(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22.A(2分)(据文章可知,王叔文不在八司马之列。)(二王八司马事件,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的官僚士大夫,以王叔文、王伓为首的永贞革新,或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一次彗星般耀眼而短促的改革,由于两位旷世文豪刘禹锡和柳宗元深深卷入,使这次改革更加令人瞩目。“二王”指王伾﹑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

23.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自强不息,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2分,意思要全面,对即可。如谈到对当时那些有始无终、不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后世”的君子作了无情的嘲讽,给1分。)

参考译文:以我看来,八司马都是世界上非同寻常的人才,被王叔文诱惑,于是落入不义的境地之中。至今那些想要做君子的士大夫,都羞于提起他们,而喜欢攻击他们。然而这八人,已经是困窘了,在世上不被人任用,但是处处都能够自强来谋求自己在后世(和平凡的人)有所分别,而他们的名字最终没有磨灭。然而那些所谓想要做君子的人,我大多都只见到他起初的想法,如果探求他们最终所做的,能够不随波逐流附和世俗来与那些小人有所分别吗?对那八司马又议论什么呢?

24.BD(B.N先生是《头发的故事》中的人物;D.房主是秦仲义,王利发是掌柜)

25.(1)神话世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在人间走了一遭,这中间顽石又曾经到过太虚幻境,最后仍被送回青埂峰下,形成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现实世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理想世界:以大观园女儿国为舞台,逐层展开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悲剧的结局。(一点2分)

(2)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2分)他欲杀叔父,但迟疑不决,导致悲剧。(2分)(事例准确即可) 

26.【答案】运用比喻手法,把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形象的比成涟漪;说明圈子越近的关系越紧密,离圈子中心越远的关系越疏远。

27.【答案】斯隆领导通用公司注重与部下关系的平衡;举例论证,正面证明“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8.【答案】①沉沦于“圈子情节”,会导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使人沦入庸俗。

②圈子情节会影响现代社会的管理决策,会导致决策不客观,甚至私相授受、产生腐败。

③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是契约社会、法治社会;圈子情节是乡土社会、血缘社会的遗迹,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文/微世推-于楠楠)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微世推-于楠楠原创作品•作者: 微世推-于楠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news/show-11058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