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技术人员、销售明星……这些传统企业的中流砥 柱,全都面临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他们都必须转变为产品经理, 运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改造自己习惯的工作模式。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产品给力,才能不断积累起品牌势能。你的 包装,你的海报,你的营销,你的推广,都是跟在产品这个1后面的 0。如果没有好的产品,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
那些风云企业的CEO们,哪个不是在亲自抓产品。乔布斯从创办苹果之始,就在亲自抓产品,亲自举办产品发布会。谷歌的创始人一 直在研发最新产品的“×实验室”工作。比尔·盖茨是编程起家的,辞掉CEO后,还在兼任CTO。中国的IT精英们,多数是搞技术出身,关注点也在产品,这些企业的崛起,不是营销的成功,而是产品的成功。
一家2012年成立的网上零食销售公司,如何做到在双十一日销 3562万?三只松鼠CEO章燎原在脑联社分享了他做三只松鼠的5大秘诀。其中一条就是产品要好。他认为:首先在互联网上,如果你产品不好,就不要做互联网了,顾客希 望反馈出来。过去你在超市买个东西不好,你没有办法去告诉别人。 但是在互联网上,他要买的东西不好,他马上会评价。这个不好那个 不好,你还能卖吗?
所以产品好是个标配,是个基础,也是个基础性的工作。现在超 市那些坚果,要放到互联网上去卖肯定要给骂死。你有没有注意像洽 洽,来伊份等,线下好一点的企业,在网上天猫的评分最低?证明它 们在互联网上根本不受欢迎。
1.老板要亲自抓产品,这是新兴企业的共同特点。史玉柱说, 老板关注什么,资源就向这个领域集中。老板抓什么,这个就是企业 的战略。抓产品就是抓消费者,抓产品就是抓营销,而且是抓营销的前半 段。抓好了产品,就能大大减少营销的投入。抓产品就是抓所有工作 的源头。
2.企业要养“技术疯子”。企业不仅需要修复性的产品研发,而且更需要颠覆性的产品研发。产品研发要讲规矩,更需要打破规矩 的“疯子”。产品研发不仅需要“想得到”,而且更需要“想不到”。
3.产品开发的灵魂人物是“技术与社会学”双栖人员。技术人员苦于消费者需要什么,市场人员苦于不知道技术能做成什么。消费者的需求,确实很容易在“更快的马车”上思考方向。那么,怎么发现消费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求呢?这就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乔布斯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他能洞悉消费者的需要,并不断向 技术人员提出“不可能”的任务,从而带动苹果的创新。
众所周知的腾讯系的马化腾,经常半夜拉起微信群,挑出不同产 品的毛病,这种站在产品角度讲出体验不好的问题,比吆五喝六的强 势管理更为有用,因为这样才能让团队心服口服。比如在非常火爆的 微信游戏刚刚发布后,小马哥如果半夜3点在香港发现了功能问题, 他就会招来团队即刻修复。
商业大拿史玉柱先生,更是在每天晚上几个小时游戏的体验过程 中,发现产品的不足,然后找来策划团队马上响应。
再看腾讯QQ空间的另外一个例子,QQ空间在2013年推出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功能,叫作水印相机,用户可以在拍照分享前,在照片 上加上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当时的想法,而这个绝妙的点子,就来源于 一名普通的研发工程师,而这个功能,也在腾讯内部被评为为创新大 奖。
马化腾认为,和过去PC互联网不一样的是,整个PC互联网的入口是少数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像搜索引擎,或者客户端工具的流量入 口,可以说是比较寡头的失败。但是,我们看到在移动互联网APPstore的产业体系,引入到移动互联网当中,我们看到百花齐放,很多 小的甚至一个人公司的产品,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爆红。
他觉得这样的模式,其实是一种新的形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对 产品的要求质量越来越高,因为用户安装了这个APP,很可能用5秒到10秒之间,他弄不懂,觉得不好用,就把它抛弃了。但是,如果一 分钟之内,他觉得很有用,对他的生活、对他的效率、对他节省时 间、对他的咨询或者娱乐方面很有价值,他会迅速告诉身边的朋友, 甚至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发布出去,瞬间使得AppStore排名快速增长,继而引发更大量的下载。
现在很多APP突然火爆,往往在三天到一个星期,它的决胜期可能在一个月之内。一个月可能不行了,基本后面按照老思路做,肯定 是死路一条,必然要想新的创新路子,才有可能成功。所以说,产品 为王的年代似乎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