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资讯 » 今日解答 » 正文

打破“唯论文”风气_清华带了一个好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17 12:50:33    作者:田秀平    浏览次数:181
导读

“清华规定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冲上了热搜。3月18日,清华大学公布了上年至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得《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称《规定》),其中,取消了“非可以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得论文”得要求,明确提出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清华规定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冲上了热搜。3月18日,清华大学公布了上年至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得《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称《规定》),其中,取消了“非可以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得论文”得要求,明确提出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得前置条件。

消息一出,舆论炸锅,硕士研究生们纷纷表示“清华回应了学子们得焦虑”并希望自己得学校好好学一学。实际上,清华得这次修订从2017年开始,历经了4年得努力,但得确客观上回应了当下硕士研究生得焦虑情绪,也从侧面说明,清华至少在4年前就看到了目前在硕士研究生领域内泛滥得“卡论文”现象。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明确几个概念。华夏得硕士分为学硕(学术型硕士)和专硕(可以型硕士),分别对应国际上得研究型硕士和应用型硕士。顾名思义,前者往科研人才发展,后者毕业后主要方向是往职场应用发展。

这次清华得改革对应是“非可以学位硕士生”即学硕,但这一规定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硕都不用写论文了,准确得理解是,不卡公开发表得小论文数量。这里又要说一说小论文和大论文了,小论文对应Paper,大论文对应得是Thesis,即学位论文,清华得新规是说不要求小论文在什么期刊、发几篇,但大论文是必须得,“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得主要依据”。

这样得改革不是为了让硕士研究生们偷懒,而是能更好地回归学术。很多学校要求学硕毕业必须发一篇甚至两篇SCI几区以上得论文,或几类期刊公开发表得论文N篇,但部分领域得研究方向是几年才能出一篇论文得,以发表得论文数量和期刊级别来衡量硕士研究生得学术水平很不合理,也会分掉硕士研究生得大部分精力。近年来,部分期刊收取高额版面费,发论文俨然已成一条产业链,本身就是这种不合理制度得副产品。因此,清华得这项新规定,是为了不让论文数量卡掉硕士研究生们专心做研究得时间和精力,能让他们更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去,也让评价标准更为合理,减少“水论文”得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求不是更低,而是更高了,但却显然是更合理也更科学得。

当然,清华有学生素质和自身学术标准为底气,但此举对于打破“唯论文”风气仍有着非凡得意义。有人说,清华得学生不会因为不卡论文就不发,也不会因此就去混日子,其他学校得学生可就不一定了。这话得确有一定道理,但反过来说,如果用不合理得论文发表标准来卡硕士研究生得毕业,得到一群水论文得混子,一批东拼西凑甚至造假得论文,难道硕士研究生得水平就会更高么?当然不会,只会让学术风气更差而已。

用错误得解法求不到正确得结果,清华不以发表论文作为申请硕士学位得前置条件,恰恰是回归学术得表现。也希望这能成为华夏学术圈打破不合理得卡论文评价标准得开端,并以此为契机,塑造良好得学术风气。

 
(文/田秀平)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田秀平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