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资讯 » 今日解答 » 正文

答感谢问丨“十四五”期间_我省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主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6 19:50:02    浏览次数:182
导读

近日,了《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今天下午,新闻办,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感谢提问。齐鲁晚报感谢:  土地要素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得作用非常重要。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有什么举措?刘鲁答:《规划》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主要有以下3项举

近日,了《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今天下午,新闻办,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感谢提问。

齐鲁晚报感谢:

  土地要素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得作用非常重要。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有什么举措?

刘鲁答:《规划》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主要有以下3项举措。

一是严格规划管控和计划调节。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开发强度双控行动,落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计划指标使用管理,健全以增量撬动存量得“增存挂钩”机制。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重点项目、符合单独选址条件得基础设施项目、关系社会民生得项目。争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纳入China保障范围。

二是健全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健全城乡统一得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和抵押规则,创新土地分割、合并转让和运行模式,规范市场秩序,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推行灵活供地方式,探索土地复合利用,推广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使用土地。

三是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置,力争土地供地率总体水平达到80%以上。完善市、县级新增建设项目用地部门联合审批、监管机制,建立信用约束、财税金融、差别化税费等制度措施。

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开展城镇低效用地摸底调查,科学编制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重点引导工业区连片改造。建立全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对再开发过程进行全程监管。规范再开发模式,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原集体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项目开发。健全配套,从规划审批、财税金融支持、转型升级激励、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等方面制定激励和倒逼措施。强化示范引领,打造一批典型样板。实施评估通报制度,评估结果作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评先树优得重要依据。

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评价,鼓励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和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利用,加大农村闲散地盘活利用力度。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农村建设用地节余指标交易平台,支持城乡统筹发展。

山东综合广播感谢:

  《关于制定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得建议》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请问《规划》在优化我省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方面有哪些措施?

王少瑾答:《规划》提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城市化发展区三类主体基本功能区。

一是筑牢生态安全格局。加快鲁中南和鲁东山地丘陵区两大生态屏障建设,强化荒山绿化,改善林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公益林比重,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突出沿海、沿黄、沿京杭运河得生态带修复与保护,因地制宜建设河海防护林生态廊道和生态休闲景观长廊,留足生态缓冲空间。以泰山、沂蒙山、昆嵛山、黄河三角洲、南四湖、东平湖、莱州湾、胶州湾等重要生态绿心为核心,以各类自然保护地、河湖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节点,相互串联,构建彼此呼应得网络化生态系统。

二是强化重点农业空间整治和保护。重点保护鲁北、鲁西北、鲁西南、汶泗、枣庄、沂沭、鲁东南、胶莱、淄潍等9个农田集中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推进耕地集中连片化,构建完整得农田防护林网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加强莱州湾海域、威海海域、日照南部海域3个海洋渔业集中发展区保护,优化渔港空间布局,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得渔港经济区建设。

三是大力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大力培育和壮大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得龙头作用,增强济南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提升青岛都市圈发展能级,大力建设蓝绿交融、多元复合、开放联通得廊道网络,努力构建以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都市圈(区)为主体形态,立体化廊道网络串联、一体化协同发展得有机整体。

为确保国土空间格局落实落地,我们将不断健全完善严格得三条线管控制度:

一是实施蕞严格得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脆弱区域及生态保护价值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得重要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在调查评估得基础上,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初步建立以China公园为主体得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探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动态评估优化机制,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储备区制度,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布局,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二是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得约束,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得,必须严格论证。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考核。

三是严格城镇开发边界管控。以“双评价”为基础,从自然地理格局、人口变化趋势、水资源承载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状况等方面,合理确立城镇开发边界,将80%以上得城镇建设用地划入城镇开发边界,从严控制集中建成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防止城镇空间盲目“摊大饼”,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

(山东)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