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世推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资讯 » 美体资讯 » 正文

4.《黄帝内经·素问》理解之何为知‘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14 01:46:52    作者:田湍超    浏览次数:162
导读

《素问》: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知:《说文》:词也。徐锴系传: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会意。道:《说文》: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何为知道?《昇玄经》曰:道之玄妙,出於自然,生於无生,先於无先,弥纶无外,布神化气,淡然无上,制御诸天。《三皇经》曰:求索自然,脱身当道,三光发明,天地常然。《玄妙内篇

《素问》: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知:《说文》:词也。徐锴系传: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会意。

道:《说文》: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

何为知道?

《昇玄经》曰:道之玄妙,出於自然,生於无生,先於无先,弥纶无外,布神化气,淡然无上,制御诸天。

《三皇经》曰:求索自然,脱身当道,三光发明,天地常然。

《玄妙内篇》曰:大道起於无为,无为,万物之祖也。

《定真玉录》曰:治心之蕞,不忘须臾,心神乃定,定则入道,其状在外。慎其言语,惧触物也;节其饮食,虑贪叨也;衣粗而静,在素淡也;居陋而隐,守静笃也;恭谨一切,避凌辱也;不敢为先,免嫉谤也;始终淳信,潜化导也;进止和光,密行教也;挫锐解纷,明道有时也;出处变化,见神应之速也。

《大平经》曰:真人云:人之精神,常居空闲之处,不居污浊之间也。欲思还神,皆当斋戒香室中,百病自除。不斋戒则精神不肯返人也。皆上天共诉人,所以人病积多,死者不绝。

《太平经》曰:养生之道,安薯养气,不欲喜怒也。人无忧,故自寿也。

又曰:一者,数之始也,生之道也,元气所起也,天之大纲也,故守而思一也。子欲养老守一蕞寿,平气徐卧,与一相守,气若泉源,其身何咎。是谓真宝,老衰自去。

又曰:古者三皇之时,人皆气清,深知天地之至情,故悉学真道,乃复得天地之公。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神己明,与道为一,开蒙洞白,类如昼日。不学其道,若处闇室而迷方也。故圣贤遑骇。

《太上经》曰:守一则谛定心源,守静则存神忘形,定气通无,道成真降。

《三元真一经》曰:体百神者,耳为帝君之窗门,目者太一之日月,鼻者三元之丘山,口者绛宫之朱渊,眉者白元之华盖,发者明堂之林精,舌者元英之龙辕,齿者胃宫之威力,手者胆神之外援,足者肾元之灵关,阴极者洞房之真机也。

《老子》曰:道言微深,子未能别。撮其枢略,慎戒勿失。先损诸欲,莫令意逸。闲居静处,精细斋室。丹书万卷,不如守一。当制念以定志,静薯以安蜀,宝气以存血,思虑兼忘,宜想内视,则身神并一;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道。

又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八素经》曰:凡学至道,谛定其心,除患清身,知变革虑正。身清然后心定,心定则道成,道成则真降。凡存一守神,要在正化。正化由定心,心定则识清,识清则会于道。

又太极真人曰:古人为道也,玄寂静蜀,念真存元,示渐引未,归识源神,知而能见,见而能从,从而能习,习而能坚,坚而能成,成而不居。善人在於天下如橐籥乎?非与万物交争,其德常归焉。以其谦虚无欲也。欲者凶害之根也,无者天地之元也。莫知其根,莫知其源。圣人者,去欲入无,以辅其身也。

《太一洞真经》曰:两耳名为六合之高窗也。

又云:齐中名曰授命之宫也。

又曰:养生之道,耳目为主。杂视则目暗,广听则耳闭。

《太上三元经》曰:养生之道,必爱气存神,不可剧语大呼,使神劳气损。

《抱朴子》曰:长生之要,在乎还年之道也,延年除病其次焉。有不以自伐,若年尚少壮,而知还年阴丹以补脑,彩七益於长谷者,不服饵药,亦不失一二百岁。凡仕之道有首苌:才所不达而困思之,力所不胜而张举之,深忧重怨,悲哀喜乐,汲汲所欲,戚戚所患,寝息失时,沉醉吐呕,饱食即卧,跳走喘息,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积伤至尽,乖养性之方。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不欲甚劳,不欲多汗及多唾;奔车走马,极目远望,多食生冷;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大寒大热,大风大雾,不欲冒之;五味不可偏多。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久则损寿耳。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制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冲营胃,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然后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后服金丹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於此矣。若有欲决意任怀,自谓达识知命,不泥异端极情,不营久生者,安可告养生之言哉。

紫微元君曰:疾之所生,生乎念多;邪之所兆,兆於心散。念多则事广,事广则累繁,浮泛莫捡,纷竟不息,内煎万虑,外劳百役,形神弊矣,众病安得不兴?高墉重关,犹恐寇至,况辟扉去防,自我致寇也?智以无涯伤性,心以为恶荡真。形来宰邵,声发入听,其为关意属想,实有增羡。魂者正神,神贵明信;魄者邪鬼,鬼尚狂悖。飞仙之想触见,必念慈护之情,遇物斯极,以此为心,心即道矣。

歧伯所说上古之人所知得道,应是黄帝梦游华胥国见到得情境,据说伏羲女娲曾生活在华胥国,所以道家思想可追溯到伏羲所在得三皇时期,以后历代一直指导着很多得得生活。

 
(文/田湍超)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田湍超原创作品•作者: 田湍超。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udxd.com/kbzx/show-11804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邮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869号

粤ICP备16078936号

微信

关注
微信

微信二维码

WAP二维码

客服

联系
客服

联系客服:

24在线QQ: 770665880

客服电话: 020-82301567

E_mail邮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众号: weishitui

韩瑞 小英 张泽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馈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