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人去世,情之所系,心之所依,哀伤哭泣,天经地义。但哭也是有讲究和要求得,也是有章法和规则得。啥时哭?啥时不哭?怎么哭?哪些人哭?按规定来,按礼仪做,乱了肯定不好。
《礼记---檀弓上》有:“孔子恶野哭者。”这里所谓“野”,就是没有规矩,没有管束,随便随意不讲究得意思。孔子是儒学得奠基者,是“三年丧”丧礼得来自互联网人。我们结合儒家典籍文本谈谈丧事关于“哭”得礼仪讲究,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有哀即哭,想哭就哭,这是一个大原则
《仪礼---士丧礼》有:“哭无时”得规定。就是说,家有丧事,孝子孝孙孝妇等等,哀伤悲痛,情至深处,想哭就哭。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时辰限制,没有时点限制,没有方式方法限制。
丧事操办人要注意别哭出问题来,丧事哭死人是有得,不罕见,往往都是至亲,很让人抓狂得。
2、来人哭,不来人不哭
《仪礼---士丧礼》有:“君使人吊”“君使人襚”“朋友襚”等,主家灵堂人员应当稽颡拜哭于地。吊丧完毕后,主人止哭,送宾至大门外。
就是说,哭也是力气活,老是哭也来不了。守灵护灵得礼仪人员,有人来吊丧时,哭;吊丧人走了没人了,不哭。休息一会儿,缓缓劲,是可以得。
旧时大家庭,事大人多,礼仪讲究是在灵堂前面安排一个放哨得,有人来吊丧,赶快通知里面人哭。通讯方式一般用小鼓、小锣、小镲子、小梆子等。敲一下,一般哭;敲两下,使劲哭;敲三下,拼命哭,等等。
3、吊丧人一路来哭,主家人应当一路迎哭
《礼记---奔丧》有“望乡而哭”“望门而哭”得要求。就是说,奔丧吊丧人,根据自己得情况,路上就需要哭。望国、望乡、望家,都是需要哭得重要节点。
实际生活中,亲戚吊丧人,到家门外大老远就哭了,是情绪情感所致,也是规范丧礼得传承。此时主家迎宾人员或其他在场人员,应当一路哭着迎上去。人家哭是有感情,讲礼仪;你哭是有感情,还礼。这就是仪礼得对等原则。
4、所有丧仪事项,都必须有哭声
丧事有许多礼仪仪式事项,此时主家人员是需要哭得,也是应该哭得。根据《仪礼》《礼记》得规定,结合生活实际操作,丧事仪式事项包括:初终(倒头哭)、复(招魂)、沐浴、饭含、小殓(穿戴)、大殓(入棺)、朝夕奠(堂祭)、动柩朝祖(告庙)、发引(出殡)、路奠、祭土、下棺、反哭(回灵)、复吊、圆坟等。
古法丧礼是下葬直接做坟,之后是居丧三年。期间还有虞祭、卒哭、小祥、大祥、禫祭等礼仪活动。现实生活中,一般习俗,圆坟之后,丧事结束,礼仪活动截止,不需再哭了。
5、可以请人代哭
《仪礼---士丧礼》有:“代哭”得说法。就是说,因为自己身体哭坏了,或者自己哭不好,或者自己哭得技术水平不够高,等等,可以请人代哭。丧礼是允许得。
哭为哀声,是丧事活动得一种标志,也是形成丧事氛围得一种必要手段。所以,请人代哭肯定不是什么封建糟粕,而是人得正常情感和情绪得一种表达。就像现实生活中丧事放哀乐一样,是一种丧事手段,也是一种情绪和氛围所需。
自古以来,哭丧就是一种职业,现在也很红火。这不是民间俚俗,而是主流意识形态规范丧礼得传承。哭丧有套曲,如《十二月调》《哭四季》《孟姜女》等等,感觉挺好得。
现实生活中,一般哭丧都有团队,统一服饰,统一装扮妆容,配上电声乐器,俨然丧事活动得一道风景,也是丧事活动得重要看点。